四川成都市双流区女子曾女士实名举报前公公尹某光(南充市发改委原价格调控科科长,2018年退休)、前婆婆漆某华(中国工商银行南充分行原计财处处长,2004年退休)资产近1亿元涉嫌贪腐。举报称前公婆家有3套住宅(总面积超400平方米)、8处商铺(总面积超6000平方米),前夫名下现金理财数百万元,还有全屋名贵红木家具、大量字画收藏品,且大量持有并使用他人银行卡进行理财涉嫌洗钱,家庭资产估计在8000万到1亿元之间。
此外,曾女士还称前婆婆漆某华退休后入股重庆上市公司“东源公司”,参与房地产开发,前公婆家曾以代持股方式将位于四川广元的物业对外出租,每年收取大约100万元租金,还入股了四川一个煤矿,在成都开有公司。
2024年7月19日,南充市发改委发布情况通报称,高度重视此事,已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南充分行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下一步将根据核查情况依规依纪依法处置。
同年7月30日上午,调查组通知曾女士到一个酒店对她宣布了核查结果,但对她提出的漆某华退休时写了不经商保证,但转身去房地产公司参与开发等情况,则以涉及对方隐私为由无可奉告,后来曾女士对核查结果不接受不认可,拒绝签字。
自曾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实名举报视频至今,其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204个视频,主要涉及对举报结果的追问、婚恋过程以及对离婚诉讼的解释和责问等内容。
2025年6月11日,曾女士再次在网上发布视频追问,希望南充调查组公布详细的核查结果。2025年6月27日,南充市发改委有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核查报告去年就已送达当事双方,也都明确认可,没有公开发布(核查结果),是因为涉及到当事人个人家庭隐私。
南充市发改委纪检部门工作人员称,实名举报后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查,也把调查结果反馈给了举报人(曾女士),“她自己没有什么意见,我们手上的资料她也是签了字有按印的”,对于为何不公布核查结果,对方则表示“涉及到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不便对外通报”。
南充市发改委党建工作科工作人员同样表示因涉及个人隐私,未将具体核查结果进行公布,对于举报中提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以及涉嫌贪腐等问题是否属实,该工作人员则并未作出直接回应。
对此有网友表示说:好家伙这么多非法收入变成隐私了”
也有的网友说:“总结:想分走一半修为没分成,举报也没分成”
还有的网友说:“如果回复属实,的确没毛病。既然这位女士拿到了调查结果,要是有问题的话她也可以公布出来啊。”
还有的网友说:“公职人员腐败哪来的隐私,就是包庇而已”
所以如何定义隐私呢?就是不应该被别人知道的,同时对他人没有妨碍的。
个人资产细节、家庭财务结构等确实属于个人隐私范畴,若核查过程中未发现违法违纪证据,过度公开这些信息可能对被举报人造成不公平的伤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护隐私与保障公众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可以公开核查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发现违纪线索、对举报人诉求的回应方式等,而非直接披露具体财产数额或家庭财务构成。
此外,核查结果若仅向举报人反馈而未向社会说明,可能加剧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猜测。
即便涉及隐私,也可通过概括性说明(如“核查未发现违法违纪证据”或“已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来回应舆论关切。隐私保护不应成为阻碍调查公开的理由,但公开方式需兼顾法律边界与公众监督需求。
所以,这件事情公众需要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