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去年12月份降至49.7。这是2017年5月份以来该指数首次降至50荣枯线以下。
周一发布的12月份官方制造业PMI表现更差,降至2016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官方数据显示,制造业两年半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追踪新出口订单的分类指数降幅尤其大,在萎缩区域进一步下降至46.6。而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该指数仅有两次低于这一水平,分别是在2011年11月份和2015年11月份。
经济数据持续疲软令北京方面将很快实施某种形式刺激举措的预期升温,一些分析师希望,这些刺激政策能够带动市场摆脱2018年的萎靡。去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近25%。
但上述预期并未在2019年首个交易日提振股市走高,上证综指下跌1%,恒生指数下挫逾2%。
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局。一方面,中国政府试图遏制债务高企的势头,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些因素导致中国难以保持以往的高增长。
野村(Nomura)分析师在PMI数据公布后称∶“最坏的时刻尚未到来。我们预计将来会出现更多不利于增长的因素,包括内需疲弱、信贷周期继续下行、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延续。”
不少分析师预计中国将采取某种形式的刺激措施,但具体是哪种形式以及可能如何影响市场,目前来看尚无定论。
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国经济学家团队预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料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央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2018年中国政府债券市场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追棒,任何降息举措对这一市场而言都可能是好消息。中国国债是去年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提供了正回报的资产类别之一。
摩根资产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Jason Pang称,为保障经济增长并消除贸易紧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采取了财政加货币双管齐下的支持措施,这意味着信贷前景有望小幅改善。
Pantheon Macroeconomic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Freya Beamish称,其他分析师也预计中国将出台减税或基础设施投资等形式的财政刺激措施。但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中国已负担不起为国内老牌工业巨头提供过多的支持,这些工业企业是造成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推荐阅读: